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
六月中 小大者 就极热之中,
分为大小,初后为小,望后为大也。
壹
大暑节气
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,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,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。
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,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恰好与谚语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相吻合。大暑时期,气候炎热,酷暑多雨,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,暑气逼人,心气易亏耗,尤其老人、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,而导致苦夏、中暑等症状。虽然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、阳气最盛的时节,但在养生保健中却是最佳的治疗时机,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。
贰
大暑习俗
△艾灸△
大暑时节民间有饮伏茶、烧伏香等习俗。伏茶,顾名思义,三伏天喝的茶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烧伏香是由于大暑节气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,因此百姓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;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,即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。
叁
大暑养生穴位
中府穴是肺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,因此可用中府穴来调节肺所主的“气”,如咳嗽、气喘、胸满痛、气胀、呼吸急促等肺部病。大暑时节,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,必然要消耗肺气,致使体内元气不足,外邪乘虚而入致百病丛生。因此,经常按揉中府穴是很有好处的。
【取穴】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,云门穴下1寸,平第一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6寸。
【功效】清泻肺热、止咳平喘。
艾灸方法: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~10分钟,长期坚持。
刮痧方法: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中府穴3~5分钟,隔天1次。
拔罐方法:用拔罐器将气罐吸附在中府穴上,留罐5~10分钟,隔天1次。
按摩方法:合并食指、中指,用两指指腹揉按中府穴100次,每天坚持。
肆
大暑养生
01/ 养心为要
大暑时节,天气炎热,人们容易出现心烦意乱、急躁易怒、焦虑等情绪问题。此时,保持心态清静尤为重要,正如古语所云:“心静自然凉”。可以通过心理暗示、冥想等方法调整情绪,想象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,绿树摇曳、飞泉直下,使人心旷神怡、心平气和。饮食上,可多食用具有清心降火、养心安神的食物,如茯苓、麦冬、荷叶、莲子、百合等。
02/ 祛湿为重
大暑时节,暑湿之气重,易导致脾胃功能低下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此时,饮食应以清淡为主,多食用清热祛湿、益气补脾的食物,如冬瓜、苦瓜、绿豆、薏米、白扁豆等。这些食物不仅能帮助清除体内湿气,还能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。避免过多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之物,以防加重脾胃负担。
03/ 防暑有法
大暑时节,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中暑。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,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,但避免直吹身体,以防感冒。外出时,应做好防晒措施,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等防护用品。若出现中暑症状,如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,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补充水分,可适当饮用绿豆汤、酸梅汤等清热解暑饮品。
此外,大暑时节还应注意充足睡眠,适当午休,让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。选择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以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