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病不求医,学点穴位自我养生保健,今天小编要为你介绍的穴位是——涌泉穴。
定位
涌泉穴位于足底心,《黄帝内经》中说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”,指的就是涌泉穴是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位,其位置正当足底心。
其标准定位方法是:卷足,在足前部凹陷中,约当足底二、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。
功效
涌泉穴最经典的功效当属“引火下行”,或称为“引火归原”。中医认为,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阴阳互相交融牵制,阳气不会过亢而上浮,当两者中某一方偏盛或偏衰,其平衡关系就会被破坏,从而阳气失去制约而上浮,出现人体上部的“热象”,比如咽喉肿痛、头部胀痛、眩晕、面部潮红、失眠等表现。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我们不妨用牵着绳子的氢气球来理解,人体中的“阴液”犹如绳子,“阳气”则如同上浮的氢气球,当绳子的力量不足以牵制,氢气球就有可能向上飘去。
而这种“虚火在上”的表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实尤为易见,因为中老年本就是人体阴阳均开始衰减亏虚之时,此时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。
我们试分析如下两种情况:
①当阴虚时:当阴(液)亏虚时,对阳气的牵制力不足,阳气容易失去维系而上浮。——此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中老年女性中,因为其阴阳亏虚的情况多以“阴虚”为主要矛盾。
②当阳虚时:当阳气虚衰时,不再能温煦阴(液),没有得到温化的“阴”也不再是正常的“阴”,从而也失去了对剩余阳气的牵制,故而也可能出现“虚阳上浮”的表现。
——此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中老年男性中,因为其阴阳亏虚的情况多以“阳虚”为主要矛盾。
肾中阴阳我们称之为“真阴、真阳”,意为人体最本源的阴(液)和阳(气),因此调节阴阳从肾(藏)入手是最根本的。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循行开始的第一个穴位,通过手法按摩或是针灸对其进行刺激就可以调节肾中阴阳平衡,其效果就如同在足底放置一块磁铁将上浮之火吸附回来,故而称之为“引火下行”
“涌泉”功效不止于此,然以“引火下行”最为特点,此处列举其主治病证,读者了解其作用机理后尚可进一步延伸:
涌泉主治:
①顶心头痛,眩晕,昏厥,癫狂,小儿惊风,失眠。
②便秘,小便不利。
③咽喉肿痛,舌干,失音。
④足心热。
家居保健方法
① 穴位按摩:找准穴位定位后,用大拇指按摩足心,可双拇指交叠更易着力,以指下有酸胀感为按摩强度,时间15-30分钟不拘。
② 艾灸:取艾条点燃,对准穴位上方进行艾灸,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宜,灸10-20分钟不等,儿童及素体阴虚火旺者酌减时间。(需知过犹不及,若艾灸过长,如同炉上烧水,火过旺则非但不能温水,反使水涸,此时易使人体阴液更亏)
③ 吴茱萸粉穴位贴敷:取吴茱萸粉以醋调之,夜间以胶布贴于双侧涌泉穴,治失眠尤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