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秋》[宋]刘翰
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
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桐月明中。
立秋到了
HELLO AUTUMN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,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。
立秋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“立”,是开始之意;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·集解》:“立秋,七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”。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
起居调养:早睡早起,不熬夜
立秋之后,白天渐短,夜晚渐长。但仍处于三伏的中伏,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,既要防暑,也要防燥,调整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晚上11点前入睡,早晨6点左右起床,有助于养阳养阴,同时仍然可以继续贴敷三伏贴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运动调养:排毒解压,锻炼身心
立秋以后,大气渐渐转凉,此时人们开始觉得精力不济、疲倦困乏,这是因为人体在初秋进入自我休整的阶段,通常被称为“秋乏”。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“秋乏”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,以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运动时要注意适量、适度,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受伤。
调整饮食:滋阴润燥
立秋时节,气候逐渐干燥,容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因此,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滋阴润燥,多吃一些具有润肺、养阴、清热功效的食物,如梨、藕、百合、银耳等。同时,要减少辛辣、油腻食物的摄入,以免加重身体负担。
药膳推荐——绿豆百合粥
准备食材:绿豆、百合、大米(或香米、糯米等),冰糖或红糖适量。
泡发绿豆和百合:将绿豆和百合分别泡发,绿豆最好提前泡40分钟至一夜,这样煮起来更容易熟。百合如果是干的也需要泡发。
煮粥:将所有食材洗净后放入锅中,加入足量的水。选择煮粥功能或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慢炖,期间需要不时搅拌以防糊锅。
调味和完成:煮至绿豆和百合都熟软后,加入冰糖或红糖调味,再煮片刻至糖完全融化即可。
绿豆百合粥具有化痰止咳、清热利水、养心安神的功效。
1、化痰止咳:绿豆百合粥中的百合性寒,入肺经,有化痰止咳的功效,适合热病后咽干、咳嗽的患者食用。
2、清热利水:绿豆百合粥中的绿豆味甘,性寒,有清热利水的作用,适合小便黄赤不利、肺热久咳的患者食用。
3、养心安神:绿豆百合粥中富含生物碱、秋水碱、生物素,以上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,不仅能滋补身体,还能缓解神经虚弱,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,适合失眠、烦躁的患者食用。
中医养生
按摩养生: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养生。例如,按揉迎香穴和肺俞穴有助于养肺。按揉太冲穴和行间穴有助于养肝。这些穴位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、缓解身体疲劳。
来源网络侵删
艾灸疗法
秋季使用艾灸的功效
1. 温经散寒:秋季天气转凉,人体易受寒邪侵袭。艾灸通过热刺激加快体内血液循环,帮助体内毒素、寒气、湿气快速排泄,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。
2. 疏通经络:艾灸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,缓解肌肉、关节紧张所引起的疼痛,还有利于体内气血运行通畅,满足心脑正常供血。
3. 调和气血:适当使用艾灸治疗,还能调理脏腑功能,平衡脏腑的气机,促进体内气血运行,进而调节体内神经功能,达到暖宫、调经等作用。
4. 补充阳气:艾灸的温通作用强,其散发的热量会进入体内,补充人体所需阳气,并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,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。
艾灸养生以肺为先。
中医认为,肺与秋季相应,而秋季干燥,气燥伤肺,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,易产生疾病。
立秋时节艾灸养肺,可以艾灸肺腧、肾腧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