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冠心病

发布时间:2024-06-07 10:33:19

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,甚则胸痛彻背,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。轻者仅感胸闷如窒,呼吸欠畅;重者则有胸痛,严重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。

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,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心绞痛、心肌梗死)关系密切。

中医一般将胸痹分为六种证型,即心血瘀阻证、气滞心胸证、痰浊闭阻证、寒凝心脉证、气阴两虚证、心肾阳虚证。淘中医平台为您整理。

胸痹的病因病机

1.病因

胸痹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寒邪内侵、饮食失调、情志失调、劳倦内伤、年迈体虚,导致心、肝、脾、肾功能失调,心脉痹阻。

2.病机

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,病位在心,涉及肝、肺、脾、肾等脏。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,虚实夹杂。本虚有气虚、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;标实有血瘀、寒凝、痰浊、气滞,且可相兼为病,如气滞血瘀、寒凝气滞、痰瘀交阻等。胸痹发展趋势,由标及本,由轻转剧。

胸痹的证型及相关方剂应用

心血瘀阻证

【主症】心胸疼痛,如刺如绞,痛有定处,入夜为甚,甚则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或痛引肩背,伴有胸闷,日久不愈,可因暴怒、劳累而加重,舌质紫暗,有瘀斑,苔薄,脉弦涩。

【治法】活血化瘀、通脉止痛。

【方剂应用】血府逐瘀汤加减。常用药: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柴胡、桔梗、枳壳、牛膝、当归、生地、降香、郁金等。

注:心血瘀阻证,瘀血痹阻重证,胸痛剧烈,可加乳香、没药、郁金、降香、丹参等,加强活血理气之功;若血瘀气滞并重,胸闷痛甚者,可加沉香、檀香、荜茇等辛香理气止痛之药;若气虚血瘀,伴气短乏力,自汗,脉细弱或结代者,当益气活血,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,重用人参、黄芪等益气祛瘀之品;若猝然心痛发作,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、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、芳香止痛之品。

气滞心胸证

【主症】心胸满闷,隐痛阵发,痛有定处,时欲太息,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,或兼有脘宇胀闷,得嗳气或矢气则舒,舌苔薄或薄腻,脉细弦。

【治法】疏肝理气,活血通络。

【方剂应用】柴胡舒肝散加减。常用柴胡、枳壳、香附、陈皮、川芎、赤芍等。

注:气滞心胸证,胸闷心痛明显,为气滞血瘀之象,可合用失笑散;气郁日久化热,心烦易怒,口干便秘,舌红苔黄,脉弦数者,用丹栀逍遥散;便秘严重者加当归芦荟丸以泻郁火。

痰浊闭阻证

【主症】胸闷重而心痛微,痰多气短,肢体沉重,形体肥胖,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,伴有倦怠乏力,纳呆便溏,咯吐痰涎,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,苔浊腻或白滑,脉滑。

【治法】通阳泄泻,豁痰宣痹。

【方剂应用】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。常用瓜萎、薤白、半夏、胆南星、竹茹、人参、茯苓、甘草、石菖蒲、陈皮、枳实。

注:痰浊闭阻证,痰浊郁而化热者,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,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;如痰热兼有郁火者,加海浮石、海蛤壳、黑山栀、天竺黄、竹沥化痰火之胶结;大便干结加桃仁、大黄;痰浊与瘀血往往同时并见,因此通阳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经常并用,但必须根据两者的偏重而有所侧重。

寒凝心脉证

【主症】猝然心痛如绞,心痛彻背,喘不得卧,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,伴形寒,甚则手足不温,冷汗自出,胸闷气短,心悸,面色苍白,苔薄白,脉沉紧或沉细。

【治法】辛温散寒、宣通心阳。

【方剂应用】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。常用桂枝、细辛、薤白、瓜蒌、当归、芍药、甘草、枳实、厚朴、大枣等。

注:寒凝心脉证,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,表现胸痛剧烈,痛无休止,伴身寒肢冷,气短喘息,脉沉紧或沉微者,当用温通散寒之法,予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、高良姜、细辛等;若痛剧而四肢不温,冷汗自出,即刻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,芳香化浊,理气温通开窍。

气阴两虚证

【主症】心胸隐痛,时作时休,心悸气短,动则益甚,伴倦怠乏力,声息低微,面色㿠白,易汗出,舌质淡红,舌体胖且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虚细缓或结代。

【治法】益气养阴,活血通脉。

【方剂应用】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。常用人参、黄芪、炙甘草、肉桂、麦冬、玉竹、五味子、丹参、当归。注:气阴两虚证,兼有气滞血瘀者,可加川芎、郁金以行气活血;兼见痰浊之象者可合用茯苓、白术、白蔻仁以健脾化痰;兼见纳呆、失眠等心脾两虚者,可并用茯苓、茯神、远志、半夏曲健脾和胃,柏子仁、酸枣仁收敛心气,养心安神。

心肾阳虚证

【主症】心悸而痛,胸闷气短,动则更甚,自汗,面色㿠白,神倦怯寒,四肢欠温或肿胀,舌质淡胖,边有齿痕,苔白或腻,脉沉细迟。

【治法】温补阳气,振奋心阳。

【方剂应用】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。常用人参、附子、肉桂、炙甘草、熟地、山萸肉、仙灵脾、补骨脂等。

注:若心肾阳虚,可合肾气丸治疗,方以附子、桂枝(或肉桂)补水中之火,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,从阴引阳,合为温补心肾而消阴翳。心肾阳虚兼见水饮凌心射肺,而出现水肿、喘促、心悸,用真武汤 温阳化气行水,以附子补肾阳而祛寒邪,与芍药合用,能入阴破结,敛阴和阳,茯苓、白术健脾利水, 生姜温散水气。若心肾阳虚,虚阳欲脱厥逆者,用四逆加人参汤,温阳益气,回阳救逆。若见大汗淋漓、脉微欲绝等亡阳证,应用参附龙牡汤,并加用大剂山萸肉,以温阳益气,回阳固脱。

文字来源:万宁市中医院急诊科 蔡良驹

图片来源网络,侵联删

返回列表
友情链接:
绿色创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海南省中医院 海南省医学院
网站首页 | 医院概况 | 医院动态 | 党务工作 | 名医名家 | 就医指南 | 护理园地 | 健康科普
医院地址:海南省万宁市红专东路211号
急诊电话:0898-62213120     预约热线:0898-62217017     体检热线:0898-62228129     邮政编码:571500
版权所有 © 2019 万宁市中医院
琼ICP备2022000353号-1
琼公网安备 46900602000152
技术支持:绿色创意
关注微信公众号